上海机电职工中等专业学校-官方网站 | 今天是:

招生信息

当前位置 : 主页 > 招生信息
高考成败反思:职业教育真的不如高等教育吗?
作 者 : 本站编辑 时 间 : 2019-10-11 浏览量 :

每年高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,比如考生忘记带准考证、赶考路上堵车警察送行、考生迟到不能进考场,家长长跪不起等等,似乎这场高考的成败,直接决定考生的人生成败,考上好大学以后便衣食无忧,如果你考不上,就会遭人唾弃说没用。  

但是,高考不过是一场考试,“一考定终生”的现象只会出现在中国,高等教育高于职业教育的价值观也只有在中国才会被认同,而在国外,情况大不相同。

德国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只有26%的人选择上大学,而超过58%的学生选择上职业或专科学校。这源于德国有一整套制度作为保障,并且市场供需关系产生了支配作用。

据有关资料显示,在中国仅数控机床操作工的短缺量就高达60万人,有的企业为一些高级技工岗位开出年薪几十万的高价,就是招不到人,最后不得不聘请国外下岗的高级技工。对此,有人将其归咎于社会的职业偏见,认为是不理性的教育观念所致。这种理由表面上成立,其实却有失偏颇。

这种职业偏见绝非天然形成,现在职业教育近乎于“平民教育”的代名词,几乎没有领导干部、社会名流的孩子上职业院校,就连反复强调职业教育重要的人的孩子也未必愿意去。另外,职业教育还面临诸多挑战,一是教育的选择存在误区,教师缺乏技术实践,自然难以教出一流学生;二是校企间没有建立紧密联系,学生要么在学校中僵化学习,要么成为企业“不给钱的劳动力”;三是缺乏一流的职业技术院校,也没有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教材;四是技术人才没有可靠的就业保障和稳定的成长空间,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。

上述原因制约了技术人才的成长空间,也使得企业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动力不足,校企共建无法实现,于是职业教育长期处在初级水平,这才是时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
近期,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部署,明确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,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。

教育主要有两个基本特征:

一是职业教育要服务好青年就业。近几年来,我国职业教育正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,大胆改革创新,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。统计数据表明,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低于“985”院校,高于“211”院校和其他本科院校,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%以上,这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一个贡献。

二是构建开放内外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。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习者职业发展为目标,按照有机衔接、多元立交的思路,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内部有机衔接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沟通,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统筹发展,实现多种途径、多种形式、多次选择,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。

高考只是一场考试,考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,高考的成绩并不是你的人生成绩,三年职业教育之后掌握一门技能:比如成为民族职业学校的一员,很有可能比那些碌碌无为浪费四年大学时光的人更有成就。

【  收藏本页  】 【  打印文件  】 【  关闭窗口  】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版权声明
版权所有 ©Copyright © 2019-2022 上海机电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版权所有   学校地址:上海市长宁区长宁路952弄   
联系电话:020-89862588    沪ICP备09016253号